5.把握生活環(huán)境中的素材
依據(jù)孩子的年齡、特性來準備圖書是個根本途徑,但平日的生活經(jīng)驗同樣能變成共讀的素材,例如:雜志、照片、報紙、廣告單等都可以運用。如將生活中的故事說給孩子聽,談論自己或孩子小時候有趣的事,或一起欣賞討論雜志上的照片或廣告單上的作品,看圖編故事。
擴充孩子的生活經(jīng)驗,能豐富共讀的趣味。孩子經(jīng)驗過旅行、看展覽、參觀動物園、上菜市場、游泳等各式各樣的活動后,會不知不覺地把自身的經(jīng)驗和書中事物聯(lián)結,產(chǎn)生濃厚的興趣。
6.善用故事錄音帶
選優(yōu)良的故事錄音帶,或自己有空時先錄好一些故事,當你實在無法親自給孩子講故事時,替換一下也是非常好的。
兒童故事錄音帶多半以世界著名格林童話、安徒生童話或我國民間故事為主,但也有以多樣化的世界、某種著名圖畫書為藍本錄制的故事等。父母應先了解內(nèi)容,注意配音、配樂是否自然、不造作,并且留意故事中不要以過多的音樂干擾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間,如此仔細選擇過的錄音帶較能帶來樂趣。有時把孩子小時候?qū)W語言或和大人對話念兒歌的聲音錄下來,也能造就另一番趣味。
7.參與的形式巧妙不同
親子共讀強調(diào)的是父母的參與,但參與的形式倒不限定于“把孩子摟在懷中”的標準姿勢,故事也不見得限定每晚睡覺前一定要說多久。參與的形式可能是一起讀或各讀各的(感受到彼此的存在與愉快的閱讀氣氛),遇到合適的錄音帶,親子可以一起聽聽別人說故事,不想說故事時,猜個謎語,玩玩語言接龍游戲(例如:吃飯+飯桌+桌布);聊聊一天生活中的事,都是非常溫馨,又能增長見聞的。
8.親子共讀父母應注意事項
(1)越早開始越好,尤其是2~6歲是其受益較大的年齡。
(2)每天不妨有固定的時間,否則也應盡量找時間為孩子念故事。
(3)當小說故事很長,無法一次念完時,最好在故事告一段落或情節(jié)較緊張的地方停止,如同連續(xù)劇般的做法,如此可加深孩子的印象及參與的意愿。
(4)為孩子念故事前,應有所準備,太冗長的句子或靜態(tài)的描述太多可刪減。
(5)共讀的資料除了書籍外,我們也可利用身旁周圍的資料,如雜志、報紙等刊物,甚或交通標志、廣告等。
(6)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,所選體裁的難易程度,應由淺入深,從簡單的圖畫故事書開始,逐漸加入知識性的讀物或小說等,此過程并非一蹴可及或強求能得的,所以共讀本身是一件如同游戲般愉快的事情,絲毫不可強迫孩子進行。
(7)要有充分的時間為孩子念故事,共讀時應全心投入,而非應付或敷衍了事。
(8)不必為故事做太多的注解,也不要以聽故事做為威脅或交換的條件,因為如此會造成孩子對書的反感及反效果。
(9)孩子不能接受的故事內(nèi)容最好避免,如恐怖的或敏感的話題。
兒童心理家說,“教育可以從搖籃時代開始,但必須在自愿、有興趣的氣氛下開始,如果在適當?shù)臅r候自我教育,將來會是個有用之人!
|
郵箱:webmaster@vdolady.com 歡迎批評指正 鄭重聲明:未經(jīng)授權禁止轉(zhuǎn)載、摘編、復制或建立鏡像,如有違反,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
2009-2010 Vdolady, All Rights Reserved. 津ICP備09005267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