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寶是父母的希望,因此父母都很關系寶寶的早期教育,往往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教寶寶學習走路,但其實這樣往往對孩子并不好,起到了拔苗助長的效果。往往對孩子的發(fā)展并不好。早期教孩子走路,容易導致“O型腿”。
寶寶學步太早小心易“O形腿”
片段回放:我們家妞妞已經12個月了,每次把她抱出學步車想讓她獨立行走時,她的膽子就變得特別小,連站都不敢。我該如何幫助她?
上海兒童醫(yī)學中心兒?浦魅吾t(yī)師金星明教授說,其實妞妞和大部分寶寶一樣,肌肉、骨骼、平衡和協(xié)調能力都成長得很好,而上述問題是父母訓練寶寶走路時過分依賴學步車導致的。寶寶學步時,千萬不能過分依賴學步車。因為使用學步車時,寶寶的腳跟基本不用力,就會習慣性地形成前腳掌著地的走路姿勢。
此外,學步車會讓寶寶失去對平衡能力和身體協(xié)調能力的鍛煉。
中山大學附屬一院風濕免疫科楊岫巖教授提醒說,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以為孩子學步越早越好,寶寶的發(fā)育有快有慢,也有一部分寶寶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,發(fā)育會較慢,父母不要看到別的同齡孩子學步,就擔心自己的孩子學步慢,讓寶寶通過學步車學步也許會撥苗助長,由于寶寶骨骼還沒有完全發(fā)育到能支撐身體的全部重量,導致以后長大變成“O形腿。”
專家建議爸爸媽媽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,針對寶寶學習走路的特點,給予正確的指導和幫助,使寶寶的“第一次”獨立行走更順利:應該多陪伴寶寶進行獨立的訓練,培養(yǎng)自己和寶寶的勇氣;要做足必要的安全措施,爸爸媽媽更應該在寶寶身后保護,盡量避免磕碰;在幫助寶寶練習走路時,爸爸媽媽可以用一些色彩鮮艷的玩具來引導寶寶,激發(fā)寶寶獨立行走的興趣。
當然,全方位的營養(yǎng)是寶寶大動作發(fā)育中最重要的生理基礎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的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指出,6-12個月的寶寶,建議每天應首先保證600ml-800ml的奶量,而對于1-3歲的寶寶,可繼續(xù)給予母乳喂養(yǎng)直到2歲(24月齡),或每日給予不少于相當于350ml液態(tài)奶的幼兒配方奶粉,但是不宜直接喂給普通液態(tài)奶、成人奶粉或大豆蛋白粉等。此外,寶寶還需要攝入足夠的優(yōu)質蛋白、鈣質、胡蘿卜素和核苷酸等,幫助寶寶生長發(fā)育、骨骼強健、增強免疫力。當然,爸爸媽媽一定要為寶寶選擇適合的配方奶粉,而優(yōu)質可靠的奶源、全面均衡的營養(yǎng)是尤其重要的。